“岜旮旯”是以广西天峨县山旮旯实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创办,秉承“专注于生态还原,将发明创造留给后人”理念,以山旮旯旱藕产业核心示范区为主要生产基地,以旱藕粉丝为主要产品,涵盖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原浆酒酿造、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多种产品形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围绕以“岜旮旯” 品牌为主体,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开发加工农产品,形成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有效提升品牌所在地的综合效益,为天峨县农业产业结构提供新模式,促进“天峨有礼”品牌发展,助推天峨特色走向全国,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当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进程。
在日前由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的第5届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上,广西集中展示了最新农产品品种、出口基地建设、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等成果,与东盟各国的农业合作引起重要关注。广西是面向东盟各国合作共赢的前沿纽带。近几年,广西培育的“桂桑优12”“桂桑优62”等优质高产杂交桑树种在古巴推广种植,成为中古友谊新的见证。依托先进的蚕桑品种资源,广西桑蚕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广西蚕茧产量接近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广西蚕丝产品远销印度、巴西、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家。据介绍,目前,广西已在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尼、缅甸5个东盟国家建设了5个境外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试验示范种植蔬菜、水稻等优新品种750多个,推广面积超过400余万亩,为项目所在国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特别是老挝试验站,引进广西种子和技术,创下老挝农业生产历史上的多项第一,填补了老挝哈密瓜种植的空白。农产品出口的背后是示范基地建设的不断强化。近年来,广西农业农村厅联合南宁海关等部门,创建了20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近100个出口和供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加工示范基地,不断提升全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9年,广西全区农产品出口130亿元,出口目的地达130多个,主要出口农产品包括蔬菜、水产品、水果、种子、中药材等。今年上半年经海关检验出口的柳州螺蛳粉28批,货值750万元,为2019年全年出口总值的8倍。如今,柳州螺蛳粉已远销至美国、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共有30多个横县茉莉花茶品牌远销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地区。广西还在东盟等区域的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广西农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农业投资合作项目。目前,广西已在越南、柬埔寨、老挝、文莱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建设了6个境外农业对外合作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平台的服务和辐射带动,全区共备案登记了110家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农业,对外投资存量达32.8亿美元,项目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转自农民日报
MORE在日前由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的第5届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上,广西集中展示了最新农产品品种、出口基地建设、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等成果,与东盟各国的农业合作引起重要关注。广西是面向东盟各国合作共赢的前沿纽带。近几年,广西培育的“桂桑优12”“桂桑优62”等优质高产杂交桑树种在古巴推广种植,成为中古友谊新的见证。依托先进的蚕桑品种资源,广西桑蚕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广西蚕茧产量接近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广西蚕丝产品远销印度、巴西、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家。据介绍,目前,广西已在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尼、缅甸5个东盟国家建设了5个境外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试验示范种植蔬菜、水稻等优新品种750多个,推广面积超过400余万亩,为项目所在国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特别是老挝试验站,引进广西种子和技术,创下老挝农业生产历史上的多项第一,填补了老挝哈密瓜种植的空白。农产品出口的背后是示范基地建设的不断强化。近年来,广西农业农村厅联合南宁海关等部门,创建了20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近100个出口和供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加工示范基地,不断提升全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9年,广西全区农产品出口130亿元,出口目的地达130多个,主要出口农产品包括蔬菜、水产品、水果、种子、中药材等。今年上半年经海关检验出口的柳州螺蛳粉28批,货值750万元,为2019年全年出口总值的8倍。如今,柳州螺蛳粉已远销至美国、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共有30多个横县茉莉花茶品牌远销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地区。广西还在东盟等区域的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广西农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农业投资合作项目。目前,广西已在越南、柬埔寨、老挝、文莱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建设了6个境外农业对外合作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平台的服务和辐射带动,全区共备案登记了110家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农业,对外投资存量达32.8亿美元,项目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转自农民日报
受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众和学术界都很关心我国农业的未来。要思考这个问题,必须把它放到全球范围内来考虑。很多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在全球大环境下来看待问题。不光是中国农业,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因为全球人口和耕地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多数国家耕地很少,北美的耕地比较多,欧洲的耕地很肥沃,亚洲东部、东南亚南亚有比较好的耕地,而非洲耕地质量较差,很多地方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沙漠,澳大利亚除了沿海少量的耕地外,中部是大片的沙漠。由于耕地的分布和人口多少并不匹配,这就决定了粮食必须在全球贸易中满足不同地区对资源的需求。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必须在口粮绝对保证的前提下,用好全球的市场和土地资源。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已经达到475公斤,而全球77亿人平均粮食拥有量为351公斤。从这点来讲,实际上我国农业总体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在水稻、小麦、玉米这些主粮上,生产和需求基本匹配。如果归纳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如北京大学黄季焜教授说的“四大法宝”,就是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市场改革、农业投入增长。这是我国农业已经取得的成就。接下来着重探讨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名誉院长--许智宏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首先就是粮食安全。过去讲粮食安全关注的是吃饱饭,十几年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修改了粮食安全的定义。粮食安全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要满足全人类对食品的需求,要满足人类的营养健康需求,还要满足人类对食品多样化的需要。从这三个层面来讲,粮食安全在中国还是有问题的。虽然吃饱肚子没问题了,但现在开始重视营养需求了,还要满足多样化的需要。例如,有的地方爱吃粳稻,有的地方爱吃籼稻。由于对粳稻的需求增加了,杂交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常规稻的面积在增加,原因就是消费者更关心大米的品质,对优良品种的需求增加了。然而,我国每年虽然有大量的农作物新品种审定,但其中同质化的现象非常严重。2019年玉米审定548个品种,水稻审定372个品种,这种现象在全世界是少有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乱象。尽管改革开放是从三农开始的,但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落后的还是三农,农产品进入市场是低水平上的商品流通。由此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等。农作物从生产到进入市场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不能很好衔接。以马铃薯为例,虽然产量提高了,现在全年马铃薯的产量已可达一季夏熟作物的产量,但鲜薯消耗不了多少,加工业跟不上,不少小淀粉厂污染问题没解决好,导致马铃薯“消化不良”。我们需要开发出更多的马铃薯产品,例如作为休闲食品,我国薯条、薯片消耗不少,但是我国产品的种类比美国少得多。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所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落后的。而未来大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很强的食品加工业来牵引。在农业产业方面,我国原本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还未做强,这一点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例如,荷兰的花卉产业已经是全世界最强的。从新品种审定到形成全世界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每天大量的全球物流运输,小众的农产品花卉却成为全世界的老大。我国是很多重要花卉、果树的原产地,有丰富的遗传资源,但没有很好的利用。又如,我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是全球第一,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球60%和40%。然而中国茶叶产业仅仅是做大,还没有做强。我国的茶叶百强企业产值总和几年前还不足163亿元,不如一个不生产茶叶的英国的茶叶加工企业立顿的产值,说明茶产业尚未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未来农业的发展需要市场引领。但各地发展茶产业时还没有从全球视角考虑,甚至没有从全国视野来看。茶叶作为大的木本作物,科学家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比如对茶叶进行深加工,打造中国的品牌,提取茶叶保健成分做成保健品等。日本茶叶产量不多,但日本做的抹茶非常受欢迎,其实很多都是用中国产的茶叶作为原料,而我国喝茶还是传统的用开水泡的方式。又如,过去喝茶是慢生活,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加快,能不能把茶叶加工成年轻人喜欢的形式,适应他们的需求,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农业要放在大农业的范围来考虑,即从农林牧副渔的角度来看,农业生产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的。我国自然环境种类多样,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东北土地面积大,可以像美国那样发展大农业;西南山区连片土地少,要根据具体情况发展小规模农业经营。农业生产模式的确立需要结合科学家的工作,但同时,农业经济学家在这方面有很大的责任,他们应该更多地考虑未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怎样发展。这对提高我国农业潜力、增加农民收入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未来农业将跨领域深度联合未来的农业和工业很可能是融合在一起的。合成生物学把植物中的基因转移到微生物中去,用来生产某些特定的物质。这有可能完全改变当前某些农作物的生产方式。比如中药材人参中,人参皂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人参皂苷有300多种。通过大量的提纯和化学分析,科学家发现大概有五六种人参皂苷真正发挥生理功能,有的能提高免疫力,有的有消炎作用。但传统的从人参中提纯的方法能够得到的这类稀有人参皂苷很少。新的思路就是弄清楚相关的稀有成分的基因,转到微生物中去用发酵来生产,从而大幅度提高人参稀有成分的含量。农业将与很多方面有越来越多的联合,包括食品加工、医药等。美国科学院对美国农业未来发展提供的政策建议就走在了前面。今年,他们为美国政府提供的咨询报告提到农业发展的五大方向,其中四个都与信息技术相关,包括:整体思维和系统认知分析技术,这是农业科技突破的首要前提;新一代传感器技术,希望有更方便的传感器能够把大量的田间实验数据直接集中起来;数据技术科学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依靠大数据分析,来帮助处理海量信息;突破性的基因组学、精准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将加速传统育种、更加精确地育种;加强对微生物组技术的认知和理解,对农业系统运行也很重要。中国科技工作者要思考未来农业科技如何与现代科学技术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必须重视农业科技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学受到了国家重视。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对农业科学的重视还不够。我们希望国家能够不断支持农业科技。 实际上,农业在不断地发展,今天的农业跟几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十年前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 以苗木产业为例,未来肯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其中有很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生产和加工苗木的企业将实现高度自动化,这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花卉不是多年生的,而是春天种下、冬天死亡,次年还需购买新的苗木,这对育种栽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植物工厂悄然兴起,这对人工光照、营养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农业向科学家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是过去想都没想到的问题。 既需要提高作物的营养成分,有时还需要去除掉不好的成分。这对作物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调控植物的营养成分必须对新陈代谢有更深入的研究。 因此,我国农业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必须要持续加强。总的来讲,我国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比较薄弱的。新技术的运用,如基因编辑技术对精准育种而言更快、更有效,应当得到支持。呼吁有相应的政策帮助科学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产业当中。 发展新技术的时候,需要有一批专家,包括农业经济专家和科学家一起,向主管部门提出政策制定的建议,这样才能有助于农业科技快速发展。 (作者:许智宏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记者李晨根据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座谈会上的主旨演讲整理。)
广西天峨县是“中国长寿之乡”之一据统计,有数十名百岁及以上的老人生活在这里 为什么天峨县有那么多健康长寿的老人呢?让我们从天峨的特产旱藕粉丝来窥探一二何为“长寿”?长寿是指寿命长 为何“长寿”?所谓民以食为天经济的发展、人们丰衣足食是长寿的基础优良的生态环境,生活远离污染是长寿的根本其次还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是获得健康长寿的因素旱藕,丰衣足食旱藕粉丝的原料是旱藕天峨种植旱藕历史悠久因旱藕易于生长,鲜果可以直接煮熟食用成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近年来旱藕产业有了新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天峨县山旮旯旱藕产业核心示范区以旱藕种植为主导产业带动水果蔬菜种植、生态养殖、加工业、旅游产业的发展精准扶贫,带动周边贫困户和农户增产增收,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为人们健康长寿提供丰衣足食的基础宜人的生态环境旱藕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是旱藕粉丝深受当地人喜爱的重要原因除了旱藕本身易生长外天峨的山水也赋予了其额外的灵气这里森林覆盖率达82.6%有“森林王国”、“绿色宝库”之称空气清新,远离污染,林林树树,连接天地不仅是适合旱藕的快乐天地也是人们生活安稳的宜居家园良好的饮食旱藕粉丝是天峨人喜爱的主食之一是家家户户一年四季必备的美味粉丝入锅久煮不烂入口清爽,口感Q弹有劲道越吃越想吃岜旮旯旱藕粉丝选用抗病、高产、优质“南藕一号”新品种通过标准化种植、科学管理、配套使用农业新技术精选优质旱藕果实加工而成保留天峨山水的自然原味,生态、安全、健康
12月4日,2020年广西优质农产品“圳品”认证工作培训暨推进会在南宁召开。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邝兵,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刘俊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自治区“圳品”工作专班班长黄庭军主持会议。邝兵指出,召开此次培训会不仅是深化粤桂扶贫协作,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全面提升广西农产品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的良好契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八桂大地有着良好的农产品种养殖条件,具备“圳品”评价的优良潜质和基础。今年以来,我们把“圳品”认证与对口帮扶工作结合起来,首先在百色、河池深度贫困地区试点,然后逐步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目前,先后已有2批11家企业28个产品评价为“圳品”,这些“圳品”在深圳和大湾区市场受到欢迎,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稳定的市场供给。邝兵强调,开展“圳品”评价推进工作是推动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湾区市场乃至全国市场的实践探索。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了解,把握工作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让更多广西优质农产品能够加入“圳品”行列,进入深圳和大湾区更广阔的市场。邝兵讲话刘俊指出,今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圳品”打造和供深示范基地创建为抓手,不断深化粤桂扶贫协作和桂深交流合作,与各地合力推进供深示范基地建设、“圳品”培育与认证,以及产业扶贫协作等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希望大家通过培训提高认识,主动担当,对标先进,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角度宣传示范基地建设和“圳品”培育的新成果、新典型与好的经验做法,营造示范基地创建与“圳品”认证的良好氛围。刘俊强调,广西优质农产品“圳品”认证工作,是粤桂协作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举措,各地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发动企业及其优质农产品开展“圳品”认证;继续组织广西优质农产品参加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种大型展会。要担当实干,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区优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推动广西优质农产品与深圳市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巨大消费市场有效对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刘俊讲话会上,河池市大化县人民政府介绍七百弄鸡打造成为“圳品”工作经验;深圳市金晋集团介绍在百色市打造“圳品”工作经验。培训班邀请了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海关食检中心、深圳标准促进会有关专家作工作培训。自治区50个重点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分管副县长,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以及自治区“圳品”工作专班参会代表参加培训。会议现场会议现场---转自广西农业信息中心